udn會員登入
透過藝術,啟動親子陪伴力
親近孩子,與孩子高品質的互動,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起創作
25 集
799 點
- 2020/06/23 上架

出版方:【遍路文化 × 漫遊者事業群】
課程簡介
身為父母,誰不期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親子關係是全然和諧的?
不過,有時候,你是否很想貼近孩子的心靈世界,
卻不知如何靠近?
其實,這不代表親子之間有問題,
你需要做的,只是理解自己和孩子的距離在哪裡,
然後找到一個媒介,重新拉近彼此的距離。
理解自己與孩子的距離
從生長環境來看,孩子雖然是來自父母雙方交叉遺傳的獨立個體,但本質上一定與父母同中有異,他們面對的社會文化條件,更和父母的成長經驗相去甚遠。
從身心方面來看,孩子是初生之犢,正處在冒險探索和迎接身體發展的階段,而父母則逐漸步入穩健守成和適應身體退化的階段。這兩種相反的趨力,難免會引發親子衝突。
再從孩子的需求來看,玩才是他們最熟悉的本能,無論是競爭的、嬉鬧的、自說自話的、角色扮演的⋯⋯這樣在幻想與現實之間熱情穿梭的能力,遠遠超越全力應付現實世界的大人。
找到媒介,拉近彼此距離
這些親子間原本就存在的不同,加上現代父母面臨的職場責任、教育改革衝擊和生活⋯⋯等現實的壓力,不免會讓人感覺自己與孩子愈來愈遠,面對親子關係的經營,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你已經意識到問題,也希望能更親近孩子的心靈世界,但不知道怎麼做;如果,你已經知道,只要大人能放鬆身心,融入孩子遊戲時的快樂,對親子關係是有幫助的,卻不知道怎麼開始,那麼,就讓藝術來幫忙吧!
這個課程不是只為孩子而打造的。除了希望將藝術創作當成媒合親子的平台,讓親子在創作時一起玩樂、感受、思考和對話,我們更希望,身為父母的你,也能在過程中知道如何觀照自己,進而自我成長,從經營「自我內在關係」開始,再進一步經營「親子關係」,讓親子藝術陪伴與互癒關係自然展開。
分集內容
- 01:課程總介紹
- 02:你,小王子了嗎?
【第一部】透過藝術的親子陪伴關係
- 03:親子關係透過藝術媒介展現了訊息
- 04:親子關係透過藝術媒介的具體投射
- 05:藝術做為親子陪伴方法的優勢
- 06:用藝術陪伴促進親子動力
- 07:藝術媒材運用與親子關係轉化
【第二部】親子藝術陪伴中的媒材運用方案
- 08:媒材 抱大樹圍花圈
- 09:媒材 紙和油土的對話
- 10:媒材 奇異筆纏繞畫
- 11:媒材 交換著色畫
- 12:媒材 彩繪放大鏡
- 13:媒材 拼貼對立面
- 14:媒材 花-葉-石頭
- 15:媒材 曼陀羅沙畫
- 16:媒材 環中的我和你
- 17:媒材 襪娃
- 18:媒材 面具
- 19:媒材 石頭和花圈
- 20:觀看親子圖像中的心理動力訊息
【第三部】親子藝術陪伴中的圖像解讀
- 21:覺察圖像中的原型隱喻和象徵
- 22:親子圖像對話與療癒
- 23:用藝術轉化幼兒的攻擊性
- 24:黑西瓜圖畫隱喻的親子距離
- 25:幼童和藝術大師的塗鴉啟示
適合對象
- 希望能更親近孩子的心靈世界,但不知道怎麼做的父母
- 希望透過自我成長、自我覺察來經營親子關係的父母
- 希望在課堂上創造更美好互動的幼稚園、中小學老師
- 希望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更深層探索自己與他人關係的人
獲得什麼
- 跟著《小王子》,重新理解關係
將《小王子》有系統的與親子療癒藝術編織在一起,摘取書中具「象徵美學」和「關係美學」的對白和劇情,引導你重新認識自己內外在的需求,進一步了解親子關
係。
- 運用新的媒介,開啟心的交流
將藝術當成媒合的平台,一步步熟悉媒材,掌握創作時的心流,就能在共同創作時,與孩子一起感受、對話與交流。
- 材料隨手可得,讓創作融入日常
將「人與藝術的美感關係」融入容易操作的創作過程,藉由日常生活裡最簡單的方法和材料──例如空氣和植物、紙、黏土、蠟筆、水彩⋯⋯甚至是鹽──讓你和孩子輕
鬆與藝術產生連結。
- 隨時創造親子陪伴的美好輕時光
以知性的開啟、感性的解放,引領你邀請孩子一起專注於動手進行小型藝術工作,漸漸提升對藝術媒材和圖像的感受力和覺察力,藝術的療癒力自然也就會在日常生活
中發生,陪伴親子守護愛的關係。
- 自我療癒,也療癒親子關係
重要的是,你可以經由這門課,主動帶領孩子練習一套循序發展的藝術操作方案,自然而然的在互相陪伴之中,增強彼此的自我接納、自我覺察和自我認識能力──這
些都是療癒親子關係的基石。
主講人

徐玟玲老師為台灣師範大學的藝術學博士、台北市立大學的藝術治療碩士;擁有台灣藝術治療學會認證的藝術治療師資格。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和設計研究所碩士,工作經驗非常多元,經常受邀擔任基金會、企業、醫院、大學及中小學等等機構的講師,累計講座或藝術工作坊一共超過400場次,工作對象涵蓋2歲到90歲的全齡族群。
目前為台灣的杏羽藝術事業有限公司執行長、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的兼任助理教授、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生活美學研習課程講師,以及李政洋身心診所的藝術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