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會員登入
陪伴青少年遠離毒性壓力
影響孩子身心安定的13堂關鍵知識,掌握教養困境的內在解方
16 集
990 點 1200 點
- 2020/06/12 上架

出版方:【遍路文化 × 漫遊者事業群】
課程簡介
你家是否也有「受傷的孩子、壞掉的大人」?
青少年的情緒風暴正襲捲整個家庭,你的無力感改變不了孩子的無聊症候群
唯有聽懂隱藏的求救訊號,理解青少年的毒性壓力,才能讓孩子步上理想正軌!
以下青少年的情況,是否剛好符合你家孩子的狀況?
- 課業:明明不笨,但在課業上就是不積極、不努力,還出現拒學狀況
- 情緒:每天回到家就愁眉苦惱,不是抑鬱、焦慮,甚至出現暴力傾向
- 校園:在學校中被同儕霸凌、受到壞同學的誘惑,變成另一副模樣
- 家庭:面對家長的關心,不是沉默就是暴怒反衝,父母怎麼做都不對……
你的孩子不是變了一個人,而是他/她正面對著毒性壓力的侵蝕!
陪伴青少年遠離毒性壓力,別用大人的既定邏輯,你有更好的方法親近他/她
腦科學X心理學X諮商案,跨國雙師聯手打造!
無限回聽的線上課,立即省下萬元諮商費
青少年家長公認最實用的音頻課,解除家庭風暴最實際有效的方法!
課業、情緒、生涯規劃,面對這些關鍵的成長挑戰,青少年為什麼陷入反覆掙扎,甚至出現消極對抗?他們最大的困擾,其實來自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想要陪伴與幫助孩子,就從理解壓力與身心安定的概念開始。
豐富青少年輔導經驗的諮商師陳志恆,與專攻創傷療癒的美國資深執業心理師胡嘉琪,針對父母面對青春期孩子的苦惱、焦慮,設計這套結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親子溝通技巧與個案故事的線上課。聽完這門課,可以幫助你察覺自己的身心狀態,進而正視孩子內心說不出口的需求、腦袋也釐不清的焦躁,幫助親子找回安定關係,以及適合你和孩子的教養解方。
- 這門課程讓你學到
1.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與需求
從大腦和認知神經科學,正視青少年的衝動、無力感,陪伴他們找出自己的力量
2.正確的溝通態度與有效的回應
具體的溝通步驟,透過對話引導與肯定孩子,達成正向的親子互動
3.認識毒性壓力和其影響
毒性壓力的來源以及三段激發狀態,辨認異常的身心狀態,及時關懷孩子的好方法
4.調節身心的應對技巧
父母須先安頓自己的情緒,進一步把相關技巧分享給青少年,找回身心掌控感
5.父母/師長的自我接納
察覺自己對應孩子的模式,進一步修正教養方式,讓親子互動更自在、更健康
- 課程亮點
1.跨國雙師組合:美國心理學博士 X 台灣知名情緒調適專家
2.理論實例並行:理論與實務並重,校園與家庭狀況同步解除
3.腦科學+心理學:從腦神經科學出發,解除青少年的負向情緒
4.分析現實困境:3個青少年轉變特徵、反轉疏離態度的4大步驟
5.提供有效方案:家長必須了解的5大溝通步驟、3大依附關鍵
6.親子共同學習:親子一起度過壓力與情緒風暴,找到身心安頓
試聽內容
分集内容
01:當青少年反覆放棄課業
青少年對讀書學習不夠積極,甚至放棄學習,該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機?
02:面對成長與課業的糾結 恐慌變懼學
孩子過於焦慮讀不下書、早上爬不起來,恐慌變成懼學,甚至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孩子身心失調了,我該怎麼做?
03:當青少年成為無力世代與無聊症候群
孩子總是沒有想法,感到無聊,對任何事情都沒興趣、學習動機低落。我該怎麼幫助孩子回到正向樂觀的態度?
04:資優生的另類學習困境
資優的孩子,明明非常聰明,卻故意考得奇差無比,或不願意就學。在沒有深度學習的狀況下,也會出現抗壓性太低的狀況......
05:沒興趣 對一切事物都擺爛
對於大人的提問,總是一副無可奈何的態度,或是回嘴「不關我的事!」、「那又怎樣?」、「我就是不想」…如何改善青少年的擺爛思考病?
06:引導練習1察覺自己的壓力狀態
練習觀察自己身處的是一般壓力還是毒性壓力,再來觀察家中的青少年孩子是處於什麼狀態。
07:家長先在察覺中練習自我調節
了解老師失控背後的狀態,同理需要幫助的老師
08:老師也是人 也有失控的時候
對孩子的主觀期待、關心問候、視察探訪,為什麼會變成他的情緒暴力?
09:覺察曾經的自己 丟掉不必要的擔心
對孩子的主觀期待、關心問候、視察探訪,為什麼會變成他的情緒暴力?
10:引導練習2滋養副交感神經系統 陰瑜伽
說明滋養副交感神經的重要性,並引導父母關注呼吸,找到「允許」的身心狀態。
11:親子關係SOS 避免兩敗俱傷
面對青少年的叛逆、暴怒、冷嘲熱諷,父母該如何理解孩子,不致兩敗俱傷?
12:別讓你的關心變成阻礙
為什麼你的幫助反而讓孩子脫離「身心容納之窗」?過多的關心,其實只會妨礙孩子的成長!身為家長,學會「適可而止」是很重要的課題。
13:青少年還沒成熟 仍需要你的陪伴
青少年面對自己不受控的身體與情緒,其實非常需要依附關係,孩子還沒有完全長大,我們該要用什麼方式陪伴這群正在轉大人階段的孩子呢?
14:讓孩子遇到困難願意主動求助
孩子遇到困境,選擇自己默默承受、跟同儕分享,就是不跟你說嗎?那麼,請你回想,孩子遭逢困境時,你給的是支持,還是碎念、指責與辱罵?
15:電玩遊戲是休閒娛樂 還是上癮
認識青少年大腦的特徵,進一步培養抵抗逆境與挫折的復原力。
16:引導練習3回歸身心容納之窗 接地氣
練習雙腳安穩踩在地面上,找回連結與力量。
適合對象
- 青少年家長
- 國高中老師
- 學校輔導老師
- 心理諮詢師、社工師
獲得什麼
- 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與需求
- 正確的溝通態度與有效的回應
- 認識毒性壓力和其影響
- 調節身心的應對技巧
- 父母/師長的自我接納
主講人

陳志恆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百場。
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心理助人夢正要展開……
著有《擁抱刺蝟小孩》、《叛逆有理、獨立無罪》、《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以上圓神出版)、《此人進廠維修中!》(究竟出版)。
胡嘉琪
專長將身體取向的心理治療、心理劇、與新一代的認知行爲治療整合,用有創意的方式對青少年到中老年人提供心理治療。
曾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生諮詢中心全職心理師與博士班實習生督導(2009-2013)。獲感官動能心理治療(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二階結業、北美瑜珈協會(Yoga Alliance)200小時認證師資、壓力釋放練習(Tension/Trauma Releasing Exercise), TRE facilitator認證、心理劇導演二階訓練結業,副導演證書。
著有《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張老師文化),以及一套三本的兒童創傷繪本故事Bomji and Spoty’s Frightening Adventure, How Little Coyote Found His Secret Strength, How Sprinkle the Pig Escaped the River of Tears (與Anne Westcott合著)